摩拜单车:你好,中国。

2016年10月20日

广告

  家住上海外环的赵先生试着给摩拜单车(Mobike)团队写了一封邮件,他建议摩拜团队能将自行车投放在他家附近的小区,那片区域是西上海最大的社区之一,但是交通却不如城市中心便利,仅有一条地铁线,这意味着,在家到地铁之间,需要接驳的交通工具。

  在市中心看到了摩拜单车之后,他感到很好奇,具有科技感的银色金属车身,亮眼的橙色轮胎,虽然使用起来有点笨重但是外形很酷,他花了299元的押金在手机上完成注册,体验过几次。他对《商学院》杂志记者说起对这款自行车喜爱有加的三点原因:租用方便,微信扫码即可,城市中心已经可以见到越来越多的摩拜单车;归还极为方便,不用送到指定特定的位置,只要停到街道旁边的白线框停车点以内即可;价格极为低廉,每半小时1元钱,骑车还是一种运动。

  摩拜单车的客户经理隔了一天就给赵先生回了信,称“我们团队情绪忐忑但是却无比的欣慰,看得出你很用心的体验了我们产品”,也坦言现有的车辆还不够,主要投放在浦西中环之内,但是一直在努力的生产更多车辆。没隔几周,赵先生在他家小区的大门口发现了三辆摩拜单车,他在摩拜单车App上也看到,代表自行车的红色小圆标在地图上变得越来越多了,他高兴地发了微信朋友圈,称赞这个单车“是今年最好的O2O创业项目。”

  摩拜单车的公关告诉《商学院》杂志记者,目前他们在上海的投放范围还是以内环为主,投放的依据是详细的数据分析作支持。据此分析,赵先生家附近的车是被其他用户骑过去的。而在上海地处外环外的松江区,摩拜单车跟当地政府达成了合作,进行大批量的投放。

  像Uber那样的自行车

  摩拜单车是世界上第一个无桩共享自行车项目,用户只需要下载App,通过地图查询附近单车,预约距离自己最近的单车并锁定,然后在15分钟内根据地图找到那辆车进行扫码解锁,使用完毕之后手动关锁,自动结费,如果用户有足够的耐心,还可以拍一张停车位置的照片并上传,好让下一个用户能根据实景图片更方便快捷的找到这辆车,这个举动也能给用户带来一个点信用积分的奖励。

  摩拜单车CEO王晓峰是前Uber上海区总经理,在2015年12月,他在朋友圈宣布正式离开Uber,并称“将开启一段全新的旅程和更大的冒险”。2016年4月,摩拜单车的官网就上线了,王晓峰亮相的身份变成了摩拜单车的CEO。至今年9月,摩拜单车火遍了上海,截止到《商学院》杂志记者采访时为止,在沪投放单车的数量已经超过3万辆,覆盖到了外环以内的所有区域。王晓峰一直在他的微博、微信上强调四个字的关键词——“深耕上海”。

  留心观察王晓峰的朋友圈,会发现有趣的一点是,作为风靡全球的共享经济代表,去年这个时候,Uber还跟国内的滴滴们厮杀正烈,一方面又要面对政府的监管,查处、对抗时有发生,那时候的王晓峰,心情应当是不甚愉快的。反观他在这家类似于“自行车版Uber”的创业公司跟政府的关系,用“和谐融洽”来形容毫不为过。王晓峰的朋友圈里,隔三岔五就有政府人员去他们公司调研的照片以及试骑单车的照片,同济大学的党委书记、上海市委常委、松江区区委常委,甚至还有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韩正的身影,他在调研摩拜单车的时候还提到说,年轻的时候他会花上一整天的时间拆装研究一辆自行车。

  这种画风的突变让人对这家科技公司产生了奇特的感受,同为共享经济的创业公司,相比横冲直撞的Uber,Mobike是一个被城市大家长认可和欢迎的“乖孩子”。王晓峰则亲身感受到了这前后的变化,他自己也在朋友圈里写道:“一年前,市交委道路运输处的刘处经常找我开会并给我当时所在的公司开出了第一张罚单;今天,已调至市交委路政局的刘局来摩拜单车实地调研,鼓励摩拜发展共享自行车并给予政策支持。”

  受到年轻用户的追捧,也被政府善待,摩拜单车的开局良好。但是,在采访过程中,摩拜单车的公关负责人却对任何运营相关的数据讳莫如深,包括用户数、投放量等,她表示,才发布4个多月,目前还没有探索到盈利模式。王晓峰也对外公开宣称:“别问我商业模式和运营数据,我想要大家一起解决难题。”

广告

  成长的烦恼

  那么,摩拜单车的难题有哪些呢?自行车被用户随意停放甚至带回家、二维码被毁、车上被贴广告、车座被损坏、恶意破坏、私自加锁占为己有……这辆酷酷的自行车遭遇到了各种来自城市居民的恶意,更有甚至,将其丢进河里。本意是为方便市居,主打环保健康理念的一辆自行车,却成为折射人文素养窘况的一面镜子。

  在摩拜单车App中,有一个“故障上报”的功能,以便用户发现并上报问题车辆,有“开不了锁”“关不了锁”“车辆故障”“违停申诉”等选项,目前还是主要依靠民众的举报和信用分机制来解决这些棘手的问题。但显然,这对于一个偌大的上海或者北京来说,除非摩拜单车有充足的人手,才能在短时间内去线下的各个地点逐一解决车辆问题。

  赵先生跟记者谈到,他家小区里有一辆摩拜单车已经被人私自用锁独占了两三天,而他在第一次预约到达车辆停放地点发现这个问题时,却感到束手无策,此后几天只能眼睁睁看到它依然是被锁在原地。

  “其实惩罚已经很严格了。”摩拜单车公关对《商学院》记者表示,摩拜信用分的列表中,对于加装私锁、忘记关锁导致单车丢失、非法移车的处罚均是“扣至0分”。负面记录的产生,将会影响用户的使用。比如,当信用分低于80分时,用车费用将调整为100元每小时。

  最关键的是,摩拜单车始终要面对的关乎生死的问题依然是一道盈利的考题,如果说用户体验是可以解决的小问题,那么盈利模式则是这家创业公司面临的大问题——生存还是死亡?据称,为了提升用户体验,也是为了支撑共享机制的运转,单车的设计成本每辆高达3000元左右,这还是随着原材料采购量增加降低成本之后达到的数额。为了达到设计规格和要求,他们还在江苏设立了自有的自行车工厂,主导整个生产链条,所以,模式已经不可避免地变重了。但这依然也会被用户抱怨——一名女生在朋友圈里发图表示,车身太重,爬坡很累。厚重的实心胎、无法调节的座椅,这些都是拉低用户体验的设计,但却能降低后期的维修成本。

  目前,网上已经流传出摩拜单车完成了第四轮融资的消息,但摩拜单车的公关对此未置可否,表示会择机发布。业内人士跟《商学院》杂志记者表示,摩拜单车这种创业模式虽然对城市发展有利,但商业上的风险不小,自己设厂做实业,成本高、回本慢,融资速度跟不上,就会面临倒闭风险。

  杭州的公共自行车是公认已获成功的项目——8年6.75亿人次骑行。从2008年开始,杭州市政府开始建设免费公共自行车的生态系统,从第一年的343个服务点、4900辆自行车起步,截止到2015年年底,已经有3504个服务点和8.41万辆公共自行车。时间的累计和量的叠加,使得这个生态系统能真正运转起来,但背后是杭州公交集团所依靠的政府补贴支撑,而且杭州市政府还设立了一百多项企业标准,覆盖到自行车服务点调运、维修、轮胎气压、螺丝松紧等大大小小的标准规定。“杭州模式”能盈利的背后,资源的投入亦不可计数。

  摩拜单车又如何能复制到这样的资源呢?

  就在记者发稿当天,王晓峰在朋友圈宣布了一条摩拜进入下一个城市的消息:你好,广州。摩拜第三城。

  路远且艰,一辆自行车在现代城市里的命运,还有许多看点,许多未知。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