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2005年,在斯坦福大学的毕业典礼上,史蒂夫•乔布斯对所有学生提出忠告——“渴望永存,痴心不改”(stay hungry, stay foolish)。这个忠告似乎与乔布斯一贯精明干练的形象大相径庭。无独有偶,近日任正非在接受采访时,也同样用“痴、傻、憨”三个字总结了华为的成功经验。甚至还有专家将硅谷的成功归结为三方愚蠢的结合:愚蠢的企业、愚蠢的政府、愚蠢的投资者。这不禁让我们思考一个问题,即“傻子精神”和创新创业之间,是否存在某种内在联系?
关于创新和创业的研究,绝大多数都在探讨“聪明人”如何产生创造性的想法并付诸实践,然而,中国古代的许多思想家,却给予“傻子精神”极高的评价。老子曰,“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就是指“傻子精神”为返璞归真,大智若愚,符合“道”即自然无为的道家核心思想。
无独有偶,西方管理大师、斯坦福大学教授詹姆斯•马奇同样提倡“傻子精神”。马奇曾专门撰文讨论“愚蠢的技艺”(the technology of foolishness),鼓励人们变得“愚蠢”。马奇对大众公认的傻子形象堂吉诃德情有独钟。他认为,堂吉诃德的一生,是充满想象力的一生,也是富有使命感的一生,更是快乐的一生。
美国电影《阿甘正传》里的阿甘,就是当代艺术作品中的堂吉诃德式人物。阿甘智商只有75,但是他几乎做什么都成功。阿甘的成功,正是因为他能傻傻地坚持,不去计算输赢得失。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大胆提出如下假说:但凡能有大成就者,必须具备“傻子精神”。这大多反映在四个方面:一是敢于冒险的胆量,二是打破常规的洞见,三是锲而不舍的决心,四是上善若水的方式。由于以上四个方面的原因,有大成就者在成功之前常常被所谓“智叟”或“聪明人”看作是“不识时务”的“愚公”,“傻子”或“疯子”。
此外,我们还可以将“傻子精神”作为人生哲学,在人生旅程两大阶段中发挥不同作用,在前半生表现为“毫不犹豫”,在后半生则表现为“绝不后悔”。与此相反,自以为聪明之人,在前半生表现为“犹豫不决”,在后半生则表现为“后悔不已”。总之,正如民间常说的那样,“傻人自有傻福”,而“聪明反被聪明误”!
具体而言,我们认为,无论是乔布斯还是任正非所说的“傻子精神”,其内涵都包括了四个不同的特质,分别是胆、识、定、修。所谓“胆”,是指一种敢为天下先,挑战主流常规的勇往直前的气魄;所谓“识”,是指突破传统观念束缚,人弃我取的眼光;所谓“定”,是指抵抗诱惑,心无旁骛,坚忍不拔,锲而不舍的态度;所谓“修”,是指对修身养性,苦练功夫的追求。胆、识、定、修这四种“傻子精神”的不同特质,分别对应了创新创业过程的初始阶段和发展阶段中所需要的不同能力和动力。
人生就像创业。无论做什么,都不要害怕别人的怀疑、眼光甚至嘲笑。不论是在什么时代,也不论是在哪个国家,为了真正意义的成功,任何个人也都应该保持“傻子精神”。
相关产品:
- 经理人参阅:人力资源管理
- 经理人参阅:人员管理
- 经理人参阅:企业战略管理
- 经理人参阅:企业文化建设
- 经理人参阅:企业管理实务
- 经理人参阅:创业管理学
- 经理人参阅:商业模式与商业思维
- 经理人参阅:团队管理
- 经理人参阅:情商与社交
- 经理人参阅:领导力提升
- 经理人参阅:市场营销
- 经理人参阅:项目管理
- 经理人参阅:精读MBA
- 经理人参阅:绩效管理
- 经理人参阅:销售与销售管理
- 经理人参阅:谈判
- 经理人参阅:有效沟通
- 经理人参阅:科学决策
- 经理人参阅:变革管理
- 经理人参阅:创新
- 经理人参阅:自我管理
- 经理人参阅:演讲与口才
- 经理人参阅:人才管理
- 经理人参阅:决胜职场
- 经理人参阅:财务基础
- 经理人参阅:精读德鲁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