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失去后才珍惜,还有什么意义!”这歌词唱出了来去匆匆当代人的无奈。如同人们习以为常的许多东西,智能手机的时钟一旦失去准头,着实令手机主人困扰不已。而默默地做好自己分内的事儿,确保时钟准确度的,是一种叫做“晶振”的部件。
晶振作为智能手机中的核心部件,不管是通话功能还是GPS定位功能,必须由晶振发出准确的频率才能实现。作为电路中重要元件,是智能硬件中无线传输模块中的核心元件,随着智能硬件带动了电子元器件新一轮增长,晶振行业迎来了新的市场机遇。
作为晶振行业的老兵,深圳市晶科鑫实业有限公司(简称SJK)总经理孙刚告诉《经理人参阅》,“晶振虽小,却代表着信息技术的未来。它发出的脉冲就像心脏的脉动,如果将智能硬件比作一个机器人,那么IC就是它的大脑,晶振就是它的心脏。”
SJK如何打造这样的“心脏”呢?
零配件还要做品牌吗?
随着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各行各业都开始重视品牌的宣传与推广,但好的零配件品牌却屈指可数。
“我们的SJK品牌是花了三年时间推广才砸出效益来的!当时很多朋友都不理解,说我没必要乱花钱。”孙刚告诉记者,“我入行的时候,前面做得好的企业如巨人林立,走着走着就发现那些‘巨人’都消失不见了,自己却变成‘巨人’了。”深耕行业20年,今天的SJK已经成为某全球知名智能手机品牌的优质供应商。
孙刚从小喜欢摆弄收音机、电视机等家用电器,1989年毕业后经过层层筛选,才进入烟台胜利电子有限公司当上生产线上的小学徒,成为晶振行业的一员。
当时厂里的技术骨干都是从军工厂转过来的,茶余饭后老师傅神秘兮兮地告诉孙刚说,这种晶振产品是国防高科技产品中的重要部件,当时主要应用在飞机、雷达、基站、电话、电视等方面,将来应用会越来越广。所以从生产制造到技术研发,到销售管理,到自己创立公司,孙刚一直坚守晶振行业。
在经销中亲眼看到台湾晶振企业从繁荣到日益衰退的过程,再加上英特尔、杜比等成功案例的启发,孙刚意识到,生产制造处于整个产品的利润链中最微薄的一环,只有品牌的力量,才可以让产品跨越地域的界限,在全世界落地生根。
他深知生产管理并非自己的长项,想要胜出必须掌握主动自创品牌。他仔细考虑未来的布局,注册了自己的品牌,在所有产品上用激光打上自己的LOGO,并利用多种网络平台做全球业务推广。
在今年6月下旬《经理人参阅》举办的智胜未来出口论坛上,作为分享嘉宾,孙刚告诉台下数百名外贸企业代表说:“我跟环球资源合作十多年了,当年的推广价格真的很贵,但是买家非常优质,我为了打造品牌,贵也得做。大买家看到我们四年、五年一直还在做推广,而且产品不断的发展壮大,就愿意跟我们合作。”
仅靠外部推广手段就可以成功的塑造品牌、建立知名度了吗?事实上,成功的品牌构建,需要以良好的品牌宣传为前提,更需要以过硬的产品质量为保证,否则只会是昙花一现,不会有长远的发展。
品牌要立足于商业洞察。赶上了手机高速发展的“风口”,孙刚的努力很快有了回报。他说:“打造品牌关键在于内在的理念和态度,与企业实力的大小没有绝对关系。SJK品牌的寓意是给客户提供满意的品质和服务。我们产品作为零件装配在最终产品内部,虽然终端用户看不见,但是B2B业务所面对的是采购和研发人员,他们一般都懂技术,只要他们记住并信赖我的品牌,就够了!”
贸易公司没有自己的工厂如何严把质量关呢?孙刚的绝招是:精选那些擅长产品研发和制造、在销售和品牌方面是短板的制造商,双方优势互补达成长期合作,然后根据客户的需求共同投入资金做研发,做好专利保护。目前与SJK合作十年以上、专注产品制造和品质的合作伙伴有五到六家。
如今SJK已成为晶振电子行业极具竞争力的品牌,在国内移动通讯晶振市场占有率稳居前列。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孙刚创造出自己的商业模式,让自己的产品具备品牌附加值,合作伙伴有利可图,每一个环节都受益,成为一个完整的良性商业循环。
广告
贴钱陪客户创新,值吗?
为了把握住更多创新机会,SJK跟海外多个设计机构合作,共同研发新产品。对于一些创新设计的智能硬件产品,哪怕是中试阶段的定制化小单,只要成本核算能略有盈利就来者不拒。对此,孙刚解释说:“虽然小批量不赚钱,但万一其中某个新品成了爆款,前期就只有我能提供与之配套的核心配件,利润自然水涨船高。”正是基于此策略,某些创新产品量产后,因为只有晶科鑫能提供其中微小却关键的晶振配件,连富士康科技集团等强势制造企业也不得不带着现金来找SJK提货。
但是,并非每一次创新都有这样的好运气。有一回为了帮助一家以色列设计公司配套一个跟iPhone等智能手机连接、可实现支付功能的新智能硬件,光设备投入就花了20多万元,虽然预计市场前景不错,谁知智能手机的支付功能通过NFC内置芯片实现了,这个昙花一现的产品很快被市场淘汰,SJK的前期投入打了水漂。
为了让企业内部的管理流程跟创新机制配套, SJK借鉴了台湾企业的很多内部管理系统,采用ERP系统管理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产品从采购、生产到物流的每道工序都通过条形码录入系统,这样每个产品流转到哪个工序就可以一目了然。虽然短期投入加大,但交货期控制精准后库存减少,管理效率提高后客户满意度也相应提升。这些年来,SJK不仅积累了许多创新型客户,连欧洲西门子、日本松下等全球知名品牌也都成为其重要客户。
谈及晶振产品的未来创新方向,孙刚指出,为满足智能手机、智能硬件的产品轻、薄、精小等便携式的要求,晶振由传统的插件型转向越来越精小的贴片型封装,高精度、高稳定度、低电流消耗已成为一个趋势,SJK也在跟着这样的趋势走。
智能制造投入很大吗?
在《中国制造2025》纲要中,把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列在首位,作为其中的核心零部件,国产晶振高端产品缺乏,大量依赖进口。全球晶振市场中,欧美企业在频率设计、开发上能力强但产量较小,尤以军工产品为主。日本企业具有技术优势,在精确度、尺寸大小方面具有很强的研发能力,并通过先进的自动化设备量产,占据全球产值的60%-70%,位于行业的上游。台湾企业位于中游,其中台湾晶技(TXC)的产量最高。而中国大陆企业缺乏核心技术,产品利润较低,每年晶振产品产量占全球的19%-24%,这些低端产品80%出口海外,国内庞大的市场自给率仅为20%。
面对如此巨大的中高端晶振产品缺口,孙刚知道,光靠自己的力量无法改变现状,只有走资本联合的道路,提升工厂智能化生产水平,才能在中高端抢得一杯羹。在做外贸业务的过程中,孙刚与台湾晶技、友联电子合作多年,提前了解到他们正在策划共同投资一个全新的智能化生产工厂并规划在国内上市,位于东莞市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广东惠伦晶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惠伦晶体)就这样诞生了。SJK成为了惠伦晶体的战略合作伙伴,从买地、建厂房引进设备,孙刚都全程参与。除了传统生产线之外,惠伦晶体还引进了15条全自动化的生产线,提升了工厂智能化水平及整体产能。
在惠伦晶体采访时记者看到,除了晶片切割打磨还需要人工操作为主,其它的生产环节都已实现智能化控制。整洁的车间里全套从日本进口的全自动流水线一字排开,将生产各环节有机结合起来,微小的晶振产品从原材料到成品,一气呵成。
对比一下,生产同样规格的产品,一个拥有2条智能生产线的车间里只需要两个员工轻松从显示屏读取数据,当某个环节出现红灯才需要进行应急处理;而非智能车间中每条生产线至少需要16名员工忙碌地工作,而且产品在生产过程中会因人为因素造成一定的损失。孙刚掐着手指算了算说,这样的自动化生产线虽然前期投入很高,但通过批量生产非常具有竞争优势的产品,3年就能收回成本。
惠伦晶体从日本企业中抢得部分中高端市场份额,通过引领市场朝着高精度、小尺寸的方向发展,拥有20多项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成为全国领先的晶体生产企业,并于2015年5月成功登陆深交所创业板。靠着惠伦晶体生产的高质量产品,SJK也顺利拿到多年国际大品牌的长期订单,确立其行业的领先地位。
《中国制造2025》明确指出,通过政府引导、整合资源,实施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智能制造、工业强基、绿色制造、高端装备创新等五项重大工程,实现长期制约制造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突破,提升我国制造业的整体竞争力。未来中国电子元器件的行业竞争将更加白热化,如何突破技术壁垒,提高智能化生产水平,抢占高端市场,成为每个企业的必修课。
相关产品:
- 经理人参阅:人力资源管理
- 经理人参阅:人员管理
- 经理人参阅:企业战略管理
- 经理人参阅:企业文化建设
- 经理人参阅:企业管理实务
- 经理人参阅:创业管理学
- 经理人参阅:商业模式与商业思维
- 经理人参阅:团队管理
- 经理人参阅:情商与社交
- 经理人参阅:领导力提升
- 经理人参阅:市场营销
- 经理人参阅:项目管理
- 经理人参阅:精读MBA
- 经理人参阅:绩效管理
- 经理人参阅:销售与销售管理
- 经理人参阅:谈判
- 经理人参阅:有效沟通
- 经理人参阅:科学决策
- 经理人参阅:变革管理
- 经理人参阅:创新
- 经理人参阅:自我管理
- 经理人参阅:演讲与口才
- 经理人参阅:人才管理
- 经理人参阅:决胜职场
- 经理人参阅:财务基础
- 经理人参阅:精读德鲁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