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总部设在深圳的代工巨头富士康寻求在印度开设百万人工厂,而华为搬离深圳的传闻,也让其他企业心头一惊,整个制造业似乎弥漫着一种焦虑情绪——连制造巨头都在调整方向,那些中低端实体经济更难免彷徨。为此,《经理人参阅》策划了“中国制造业外迁现状”调查,收到超过350份有效问卷。本次参与调查的企业中,年销售收入超过6000万的超过6成;80%的被调查人员是部门经理及以上职位。
中低端制造顽疾难愈
承接来自全球的产业转移,中国的中低端制造业有着无法克服的顽疾,比如生产技术含量、品质标准、品牌意识等等,在劳动力成本挤压和优惠政策吸引双管齐下,继续转移成为这些企业惟一的选择。调查结果显示,在国内转移的企业中,其中35%转移到本省其他地方,32%去到中部地区。移到海外的企业中,去东南亚的超过五成,而印度22%位居第二,比以住有较大提升。
企业转移的原因中,降低经营成本和获得优惠政策排在前列,经理人参阅网站最佳管理智囊康斯坦丁指出,之前中国制造取得的巨大成绩,大概都是依靠“掏空自己”换来的,来自全球巨大的订单,不断刺激着人们难以割舍的欲望,掏空了政策红利、人口红利及资源红利。
但是,从前些年已经转移企业来看,真正坚守制造业的企业并不多,因为逐利是他们首要目标,所以当金融地产热扑面而来时,转换跑道也就顺理成章。“我有不少同行为了当地政府给的土地等优惠政策转移到内地,最后生产不怎么样,却做起了房地产生意,有些搞上融资,真正专注在制造业且发展理想的企业家很少。” 深圳市晶科鑫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孙刚告诉《经理人参阅》。
除了劳动力成本,北上广深一线城市低端制造业产业转移最重要的原因是房价高企。因人工、租金和原材料价格等不断上涨,对成本和盈利十分敏感的的香港服装、制鞋企业前二十年将工厂从香港移到珠三角,现在纷纷抱团转移到成本更低廉的缅甸和越南。据香港工业总会主席刘展灏透露,其会员企业约有5%至10%已经或者正在撤离珠三角。香港鞋业商会会长张炜杰表示,3年前去缅甸考察的时候,该国仅有9家制鞋工厂,现在却已吸引了多达数百家。香港制衣同业协进会会长锺国斌近两年来曾多次带领珠三角数十家港企赴缅甸考察寻找低成本洼地,目前已有近十家会员企业赴缅甸投资开厂。
美日高端制造业回流是真的吗?
税收、土地等政策的“超国民待遇”取消、劳动力成本上升、监管的完善、本土企业的崛起等原因,让越来越多外企选择退出中国。日本家电制造业巨头松下宣布把洗衣机、微波炉、电磁灶等高附加值家电产品的生产从中国搬回日本,6成以上的被访者认为,其主要原因跟中国劳动力成本的上涨相关,也有不少人认为跟政治因素相关。
优衣库、耐克、三星等跨国企业也加快撤离中国,纷纷在东南亚和印度等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国家开设新厂。除了劳动力成本外,6成以上被访者认为这些外资企业搬离中国的最重要的原因是资源成本上升。
近两年,美国政府为吸引制造业的回流制定了多项政策,最近奥巴马总统还亲自参加德国汉诺威工业博览会,透露出美国和德国将会成为再工业化的商业伙伴。你认为,未来全球的高端制造,五成受访者认为未来十年,除了少数几个的高端制造领域中国能进入全球前三,其他行业依然受制于人。36%的人认为,核心技术依然掌握在美国、德国和日本人手中,中国只能在中低端发力。
被调查的企业中,有7%的选择挺进日本、美国等高端制造强国。这其中既有外资企业回流,也有中国企业去当地做营销、设计分支机构甚至制造工厂,供应链管理专家刘宝红在接受采访时告诉记者,“美国政府所制定的吸引制造业回流的政策看起很有吸引力,但其效果并不显著,这更多只是政客的游戏,当年企业外包过头了,政客在竞选时为了取悦选民,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做出吸引制造业回流的姿态,但真正回流的北美企业并不多。中国制造企业的合作精神好,供应链很难整体迁移。”
标本兼治的应对
经理人参阅网站最佳管理智囊康斯坦丁指出,作为世界工厂,中国制造输出了20%的产能的同时,创造了数以百万计的工作岗位,让一些低学历、低技能的人员也能养家糊口,不至于让他们走投无路,威胁社会治安。中国制造也诞生了一大批优秀的企业家,他们深刻地洞察中国社会的运行规律,是玩弄资本的高手,从而取得了巨大成功,甚至青史留名。此外,中国制造还逐步完成了从东南沿海到内陆的产能大迁徙,是制造业红利的一次再分配,也是中国城市精英分流的必由之路,让大多数内陆的劳动者不用再外出打工了。评价制造业的成绩,总不会绕过其所生产的产品,现在中国制造最具代表性的产品无疑是iPhone的生产,既能满足其巨大的订单,又能兼顾品质,否则,库克不会接二连三地造访中国。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有45%的被访企业是迁移了制造工厂或生产部门,35%是在外地建立分公司。企业产业转移后,对其竞争优势提升帮助最大的是降低劳动力成本、获取当地优惠政策和贴近市场和客户。
然而,工厂或企业搬迁之后,只有15%的企业获得了比较大的竞争优势,有超过一半的企业生产效率不如从前,6成被访者认为,转移只是让企业暂时喘口气,也有23%的人认为,产业转移后能实现重新布局、弯道超车。
发力中高端 重塑中国制造的版图
对于那些走在前列的中国制造企业来说,品牌全球化、如何吸引全球顶尖人才加盟是他们目前考虑的问题。2016年7月12日,优必选科技有限公司(UBTECH ROBOTICS)旗下Jimu机器人在全球部分 Apple Store 零售店独家发售,也可以从Apple直接购买。在接受《经理人参阅》采访时,优必选科技董事长兼CEO周剑表示,今年他将工业设计、底层基础技术研发移至美国分公司,中国公司负责生产和其它配合性开发,以此建立技术壁垒。同时,他正在考虑并购一家海外技术研发机构,以提升其在行业的独特竞争力。
而DJI大疆创新位于美国硅谷的研发中心近期聘请了原特斯拉研发团队高管戴伦•里卡多(Darren Liccardo)和原苹果公司资深工程师罗布•施拉博(Rob Schlub)等技术精英加盟。此外,不少做外贸起家的制造企业也在考虑从欧美收购成熟品牌或制造工厂来快速完成全球布局。
刘宝红指出,中国制造的优势在供应链和生态圈,低端制造业转移长期来看是好事。长痛不如短痛,让那些只会价格竞争、压榨供应商和员工的 “搬运工”企业离开,集中资源和资本做有创新力、有品牌和利润空间的好企业。
管理咨询专家刘承元描绘了这样一幅中国制造业未来的版图:举国体制再加上北方的工业,重点学德国做装备制造;江浙和广东这些民营企业学习日本制造,因为这些民营企业大家都希望做百年老店,然后世代传承下去;深圳、东莞、厦门等地的电子科技发达,创客云集,齐心协力跟美国硅谷竞争。中国制造崛起中高端前的阵痛在所难免,它在努力适应国际化的要求,自动化、机械化、工业互联网都已提上日程。
相关产品:
- 经理人参阅:人力资源管理
- 经理人参阅:人员管理
- 经理人参阅:企业战略管理
- 经理人参阅:企业文化建设
- 经理人参阅:企业管理实务
- 经理人参阅:创业管理学
- 经理人参阅:商业模式与商业思维
- 经理人参阅:团队管理
- 经理人参阅:情商与社交
- 经理人参阅:领导力提升
- 经理人参阅:市场营销
- 经理人参阅:项目管理
- 经理人参阅:精读MBA
- 经理人参阅:绩效管理
- 经理人参阅:销售与销售管理
- 经理人参阅:谈判
- 经理人参阅:有效沟通
- 经理人参阅:科学决策
- 经理人参阅:变革管理
- 经理人参阅:创新
- 经理人参阅:自我管理
- 经理人参阅:演讲与口才
- 经理人参阅:人才管理
- 经理人参阅:决胜职场
- 经理人参阅:财务基础
- 经理人参阅:精读德鲁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