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龄化改变未来资产配置

2016年7月9日

长周期影响因素中,影响资产配置的重要因素就是人口结构。当人们要退休的时候,要把资产变现,那个时候有没有足够的投资者来购买?所以,我们需要研究到那个时候,谁是购买这些资产的人群。

人口红利消失的影响

正常的社会人口结构应该是金字塔形的,基座是年轻人,上面都是退休的老年人。

我们可以把人口看成是一个蓄水池,现在新进去的水越来越少了,流出去的水也越来越少了,所以池子里的水就变旧了,这就是所谓的老龄化。到了2050年以后,中国的人口结构就会发生倒转,由正金字塔形变成差不多是倒金字塔形。这就意味需要扶养的人的比例在上升。

从经济学角度看人口红利,就是劳动力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是多少。中国有劳动能力的人口,从15~64岁,占总人口比例在2010年出现了拐点,劳动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开始下降,这是经济学定义的人口红利的消失。

人口红利消失并不意味着总人口在下降,总人口最终会下降,但是一开始还是在增长。联合国在2010年的预测是,中国人口峰值将出现在2027年,那时总人口数将近14亿(13.96亿);中国卫计委预计中国人口峰值将会出现在2030年,总人口将达到14.5亿。

另外一个指标是青少年占总人口的比重,即0~15岁的人在总人口的比重。金字塔形的0~14岁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是40%,但这个比重在不断地下降,现在已经到了15%~18%,就是严重少子化阶段。如果还不增加生育的话,人口就不可逆了。

日本是一个很好的参照。日本在上世纪90年代出现了和今天中国同样的现象。日本经济消失的10年、20年背后有很多深层次的原因,除了汇率政策和宏观经济政策以外,最重要的就是人口红利的消失。

老龄化对GDP的影响

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取决于资本(K)、劳动力(L)、自然资源(N)和生产效率(A),劳动力是决定一个国家GDP增长的重要变量。

经济增长与人口结构是什么关系呢?如果一个经济体没有任何人口增长,人均GDP会增长2.8%。对GDP影响最大的是净劳动力人口(年龄在20~64岁之间的人口减去65岁以上的人口数量),净劳动力比例每增加1%,人均GDP会增长0.27%。

日本在上世纪80年代,净劳动力人口(20~64岁)减去退休人员(65岁及以上)后与总人口的比例是0.5,这就意味着两个净劳动力人口就要养一个退休人员。这个比例到2050年几乎接近于0,此时赡养比例是一比一,也就是一个净劳动力人口要赡养一个退休人员。中国在2010年,这一比值达到最高0.56后开始下降,到了2050年的时候将是0.33,也就是每个净劳动力人口需要赡养的退休人员增加了。与之相对应的是,大多数老龄化国家,人均GDP都会出现负增长。中国是在2.8%的基础上下降0~0.24%。GDP真正在增长的是非洲。所以如果国家投资的话,可以考虑非洲,因为欧洲、北美、亚洲都是负增长。

未来谁会买你的金融资产?

金融资产的购买者减去金融资产的出 售者,就是净金融资产的购买者。比如有两个人要买,有一个人要卖,所以这个数字比例就是1。日本这个数据1980年达到最高值,金融资产供不应求,资产价格会上升。2003年以后,这个数字就变成负的了。美国也同样,到了2050年的时候,买 卖双方达到均衡。中国到了2050年,买 卖双方比率会下降到0.04。

人口结构会影响到对金融资产的需求,金融资产的需求又会影响到金融资产的定价,从而影响到金融资产投资的收益率。

首先看一下股票的估值跟人口结构的关系。对股票市场进行估值,通常用的方法是市盈率,10倍的市盈率,意味着投资者愿意花10块钱买今天1块钱的利润。美联储旧金山分行的一个研究显示,买股票的人多是在40~49岁之间,卖股票的人多是在60~69岁之间的。根据预测,40~49岁的人数,除以60~69岁的人数,比例肯定是在下降,所以股票估值会一直下降。未来退休的时候会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我辛辛苦苦积累下来的、原本以为可以用于安享晚年的资产,突然发现没有人来买了。

有人说美国是特例。来看看大样本研究,发现17个发达国家还有金砖五国同样符合这个规律,就是在人口没有变化的情况下,投资在股票市场的正常年化收益率是5.2%,如果人口增加了1%,股票市场的年化收益率会增加1.4%。这个人口就是45岁~64岁之间的人数(不同学者的定义不一样,有的用40~49岁)。如果按照这个来预测,到了2020年,股票市场的回报率将是负的。

人口结构还会影响债券的价格。有人认为人口结构和国库券收益率没有关系,并不是这样。每个国家老年人口的扶养比例越高,说明一个年轻人要扶养的退休人士越多,老龄化程度越高,这个国家的国债利率就越低。

人口结构还会影响公司债券,人口没有变化的话,投资债券的年化收益率是1.8%,当人口比例增加1%,债券的平均收益率会增加0.63%,老龄化越严重的国家,其债券长期的收益率越低,甚至为负。

未来谁会买你的房子?

再看不动产,房价跟人口结构有什么关系?美国的房价指数与30~40岁人群占总人口的比重两者之间,是正相关关系。我们生命周期中对购房需求也有一个周期。美国人是31~32岁开始买第一套住房,第二次置业是改善性需求,41~43岁,接下来60岁开始想着退休了,考虑度假的房产,把原来的大房产换小甚至卖掉,搬到天气比较好,医疗比较发达的地区。美国人购房的高峰是35~44岁。日本同样,20~50岁的人是购房主力人群。人口结构决定了住房需求,住房需求决定了房地产价格。

中国现在的房地产价格高了还是低了,这个问题很难回答。一些国际上通用的衡量房价的指标在中国都不适用。第一个指标是你的负担,就是房价跟收入的比值,国际上平均是4倍,四年的工资就可以买一套房子。美国是6倍,日本是10倍,中国最高在北京,已经50、60倍了,远远超过了国际标准。第二是看租金占房价的比重,就是租售比,国际的年化收益率是7%,中国是2%,有的地方比2%更低。第三是自有房屋的比重,中国自有住房的官方数字是68%,还有18%是父母的,二者加起来,中国的房屋自有率是86%,很高。美国房屋自有率是60%多。第四就是人均居住面积,中国人均居住面积是39平方米,相当于德国;美国是最高的,67平方米,意大利是43平方米。中国的房屋空置比例是22.4%,是全球最高的,这还没算上那些在建的和完工未售的面积。

据调查,2015年中国有将近25%的人想买房子,这个比例在逐年下降。试想一下,父母退休以后会把房子留给自己的孩子,到时候,如今的80后们手上至少有3套房子,那时候我要卖房子,还有人买吗?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