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企业员工到自由职业转变的经验分享

2023年1月17日

 

有很多人觉得虽然不喜欢现在的工作环境,但真正要跳出来却很难,大致有下面几个原因:

  • 我没有那样的勇气,万一失败了呢?
  • 总觉得没做好准备,我还不像别人那么厉害
  • 如果前几年跳出来就好了,现在已经没机会了,年龄大了,还拖家带口的

所以他们都非常羡慕我,因为我完成了从企业员工到自由职业的转变:

  • 2007年接触时间管理,开始在博客分享实践经验
  • 2009年出版《小强升职记》
  • 2012年成为自由职业者

最后他们通常会问一个问题:“你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今天我就跟你分享三个我自己从企业员工到自由职业转变的经验

一、放大机会,控制风险

桌子上有一个水杯,装了半杯水。第一个看到的人说:“真郁闷,只剩半杯了”。第二个看到的人说:“耶!还有半杯水!”

同样的,2012年我从企业出来会有哪些风险呢?

  • 做时间管理讲师万一没人请我讲课呢?赚不到钱怎么办?回过头工作也丢了,就像猴子搬包谷一样

家里人不支持怎么办?

  • 新的环境、新的圈子,我是不是能够适应和融入?
  • 之前跳出去的几个人都过得不好,我能保证不跳到坑里吗?

我从企业出来的机会有哪些呢?

  • 我的博客已经有几万人的订阅,他们就能为我介绍不少客户,起码不算白手起家
  • 当时专职做时间管理讲师的并不多,现在其实也不多
  • 已经有6家公司邀约我去做企业内训了,加上积蓄至少能撑一年

“只剩半杯”的人比较悲观,“还有半杯”的人比较乐观,悲观的人往往会看到风险,并且把风险放大,乐观的人往往会看到机会,并且把机会放大,最后,乐观的人容易跳出不喜欢的环境,投奔自己想要的生活。

但这还不够,跳出来的勇气还来自于放大机会和控制风险

我是怎么放大机会的?

  • 持续更新文章,并且争取写出高质量的文章,同时努力提高订阅数量,这是我的根基
  • 建立背书,写《小强升职记》
  • 明确定位:时间管理讲师,并且让更多人知道,这样别人就知道我在做什么,以及如何支持我

我是怎么控制风险的?

  • 父母当然是不同意我跳出来的,我就用“温和的坚持”,不断的把我出去讲课、媒体曝光、新书反馈的信息传递给他们,逐渐影响他们的想法,从一开始的“坚决不同意”,到“可以试试但不能辞职”,到“你自己决定”。
  • 主动求助,请身边的朋友,还有我的读者帮忙介绍客户,我很好奇为什么有些人遇到难题就是不愿意求助,给朋友们一个帮助自己的机会呢?

不喜欢现在的工作环境,又因为总是看到风险不愿意下场踢球,还老在观众席对下场的球员和教练评头论足,难怪跳不出来。

二、关注别人的需要,而不是自己

你从这幅图中看到什么?(只说2种)

不管你看到什么,你看到的都是自己想看到的,并且对不想看到的东西视而不见!

我在《只管去做-年度计划实战课》里跟大家说:我2017年理财收益15%,然后有一个在银行和券商工作多年的人课后找到我说:“小强,你这个收益是怎么做到的?”

  • 我说:“很简单啊,你知道有位很厉害的独立理财师 封磊吗?”
  • 他:“不知道……我不太熟悉这块”
  • 我:“他搞了个基金定投轮转策略……”
  • 他:“定投轮转策略??”
  • 我:“通过且慢平台给我推送调仓消息……”
  • 他:“且慢平台是什么??”

这让我非常惊讶,他这么多年的业内人士,竟然对这些一点都不知道,真是隔行如隔山啊,即使只是半行,同时我也知道了他为什么想跳出来但跳不出来的原因。

想想这个道理:你不喜欢现在的工作,想要跳出来,你需要机会对吧?但是你的关注圈仍然是以自己为中心,以工作范围为半径,请问怎么发现能够让你跳出来的机会?

反之,如果把关注圈放到别人的身上,看看身边人有什么需要的时候,再结合自己的经验、能力,就能创造出能让自己跳出来的机会。就像刚才的那张图,机会其实就在你目光所及,只不过你看到的都是自己想看到的东西,所以把机会滤掉了。

他听完我对家庭理财、基金轮转、且慢的介绍之后,很兴奋的说:这应该是普通人图省事最好的理财方式。而且没想到连你也会选择这种理财方式。

我说:“其实这再正常不过了,你跟身边理财小白聊聊就知道了,我们这些人需要的不过是:1、踏实:跟着牛人或大机构做投资、2、放心:收益高、风险小(历史数据能证明),3、省时省事:傻瓜式操作不需盯盘”

三、不要光积累,不做事儿

我有个朋友他虽然也在国企工作,但是对金融、股票方面非常在行:

  • 有一段时间每周都飞北上广深,和最棒的老师学习
  • 经常阅读金融、股票方面的文章,也关注了一些大牛,非常了解整个市场的运作
  • 虽然工作忙,又要照顾家,但是他从2003年开始做股票交易,而且努力实践学到的股票交易理论,在2007年就成功获利80多万,可惜后来又都亏掉了
  • 不到2年,他的师兄弟在上海已经掌握2亿多的资金,每天都是十几万、上百万的上下,他曾经带着一些资金去上海跟着师兄弟学做交易,但很快就损失掉本金又回到家

他非常努力学习,也有名师指路、师兄弟加持,也重视实践,也很有勇气的做了尝试,然而他仍然是一个国企的普通员工,为什么呢?

我个人觉得有两个原因:

1、选错赛道

虽然跟同一个老师学交易股票的方法,而且学习的时候水平都差不多,但是离开教室以后,每个人踏上的赛道完全不同。

师兄弟们在上海专职股票交易,他们接触到的人、积累的经验、面对的资本市场,和我朋友在国企工作,利用工作之余用自己的几万块自己交易股票,接触到的人、积累的经验,完全不同。

虽然只是短短2年,但因为在不同的赛道跑,所以看着不远,其实很远。

带着资金去上海跟着师兄弟做交易,就是选错了赛道,你或许也有类似的经验吧?你的朋友做一个什么生意,很容易就赚钱了,你觉得他能做成你也能做成,于是你也效仿他,甚至还得到他的全力支持,但最终你无法取得他那样的成功,这也是因为选错了赛道,不过却不失为一次非常有价值的经历。

那么他的赛道在哪里?或许做家庭理财师,从服务身边的朋友开始,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2、光积累,没做事儿

“积累”是什么?就是不断学习、不断实践,知识和经验都不断增加

“做事儿”是什么?就是把知识和经验整合、淬炼出一个属于自己的产品或服务,然后把经营这个产品或服务当做自己的一件事儿去做!

我是2007年接触到时间管理的,假设有另一个人,小白,跟我一样也是从2007年接触到时间管理,我们同样努力学习知识,并且付诸实践,结果会一样吗?

从这幅图可以看出来:

  • 小白和小强付出的时间精力差不多一样,都是每天投入2小时左右学习实践时间管理
  • 小白只是积累知识和经验,绘制出的是平缓上升的轨迹,小强经营了一个博客gtdlife.com、写了《小强升职记》、讲时间管理内训课,绘制出的是跃迁的轨迹
  • 跃迁的梯子来自于高价值产品输出,如果小强也只是学习时间管理,而没有建立博客、没有写书、没有出来讲课,那么也实现不了从企业员工到自由职业的转变

网络上有句名言:知道那么多的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我个人觉得是因为没有把“道理”孵化成“事儿”,借由“事儿”让自己生活的更好,就像我们被困在一个孤岛,每天都喝椰子树上的椰汁止渴,却没有把椰子树做成一艘船离开这座孤岛。

结语

落笔之前没想到这篇文章会写这么长,而且写完之后发现还有很多想写的东西冒出来,比如:

  • 如何把自己的经验淬炼出一个事儿?
  • 什么才是自己的赛道?
  • 怎么才能降低跳到坑里的风险?

或许真的是有感而发吧,如果大家喜欢,下次再继续。

相关产品: